Mausoleum of Kemal Ataturk

鄂圖曼土耳其帝國(Ottoman Empire)經歷數百年威赫四方的統治,因為跟不上歐陸各國快速轉動前進的步調,逐漸衰微。二十世紀之初,上位者昏庸無道,訂下許多喪權辱國的條款。有 志之士如凱末爾(Mustafa Kemal),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奮起救國。1919年5月15日,土耳其獨立戰爭從黑海邊點燃,1923年10月29日,國民大會無異議通過由凱末爾任 大總統,土耳其正式以共和國身份走上國際舞台。

 

凱末爾領導下的土耳其亟欲擺脫鄂圖曼時代不光榮的歷史,1923年將首都從伊斯坦堡遷往位居國土心臟地帶的安卡拉,以示與過去的統治者全面斷絕。 1928年廢除原來的阿拉伯文字以拉丁字母代替,加緊往西方靠攏的腳步。西化政策掀起內部各種勢力的動盪,凱末爾以鐵血的意志貫徹他的決心,要把土耳其建 設成一個現代化的國家。可以想見:所謂共和政體實際上是一人政治,今日土耳其依然瀰漫著極權統治的氛圍。

衛兵

全面繼承凱末爾定下的國家方向,其陵寢刻意選擇遠古年代稱霸安那托利亞中部的西臺神殿建築形式,作為精神象徵。即使西台帝國在血緣上屬印歐語系,與 突厥血統所屬之阿爾泰語系並無關連。這種刻意與過去歷史劃清界線,又不得不替國家尋求認同對象的折衷作法,廣為近代處境相似的國家採用。

凱末爾被尊稱為「阿塔圖克(Ataturk)」,即土耳其之父。作為整個國家意識凝聚的指標性人物,從根本教育上將這種概念灌輸到國民思想裡。在我 們參觀的短短一個小時裡,不知有多少學校團體由老師陪同著前來謁陵。天真的小朋友或許不懂凱末爾究竟對國家做出怎樣重大的貢獻,但肯定瞭解他是一個偉大的 人物。

Mausoleum of Kemal Ataturk

說到這裡各位是否有似曾相似的感覺?中國自滿清末年到國民政府成立的這一段歷程,與土耳其一東一西,猶如難兄難弟。東亞病夫與歐洲病夫在大病初癒之 時,還曾經留下彼此交好的證據——蔣中正簽名玉照就出現在陵寢內設置的阿尼特卡比博物館(Anitkabir Museum)內。建國之後兩者同樣走上強人政治之路,參觀阿塔圖克陵寢時,像是重溫兒時記憶。

向伊諾努致敬

JTB World Guide(日本旅遊書)裡面有一段話引發我的興趣:阿塔圖克十分崇拜日本的明治天皇,並以日本的明治維新為典範……云云(P.228),還提到當時土耳 其人高喊:「向日本學習」,這是不是日本人的民族虛榮心作祟我不知道,但那邊的小孩一見到東方人開口就是:「こんにちは」倒是不爭的事實。

在文化以及國家認同上,土耳其與台灣其實有著類似的困擾。土耳其斷尾求生的作法究竟是好是壞?有待時間來證明。而台灣依舊在摸索自己的道路,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考驗,也是無法逃避、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。

走道

【參考資料】:
1.精英出版,JTB World Guide 03,伊斯坦堡‧土耳其,P.228
2.Discovery知性之旅,土耳其,P.52~P.64,P.267~P.272。

更多阿塔圖克陵寢影像……

◎本文同時刊載於星子個人部落格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uxuew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